当前位置: 京报网首页 > 京报网摘 > 正文

十年树木百年树人:一位社区书记的垃圾分类志愿之路

2025-08-07 17:20

甘家口街道建设部社区 连亚荣

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这句古语道出了教育的长期性和系统性。而今天,当我们谈论垃圾分类时,这句话同样适用。垃圾分类不仅是一项环保行动,更是一场关于公民意识、行为习惯和社会文明的长期培育。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,需要志愿者的无私奉献,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。作为一名有着九年垃圾志愿服务经历的社区党委书记,我深刻体会到,垃圾分类与育人一样,需要耐心、智慧和全社会的合力。

2020年北京市出台了“新版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”。当时作为北京市甘家口街道建设部社区党委书记且已有3年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经历的我,结合社区实际积极行动起来,通过组织座谈、宣传动员、入户调研、撤桶并站、志愿值守、举办活动、开展培训等系列工作,不到一年就形成了社区党委党建引领、驻区单位协同、环保企业支撑、物业企业实施、社会组织融入、社区居民参与的建设部社区“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1+6+N”的垃圾分类模式。该模式不仅得到了北京市的高度认可,面向全市进行了推广,而且成为了北京市首批垃圾分类赋能讲师。聚焦垃圾分类工作,2020年和2021年我还就建设部社区“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1+6+N”的垃圾分类模式,在零盟和上海爱芬环保共同发起的第八届和第九届零废弃论坛上,进行了主旨演讲。2023年,作为社区党委书记和垃圾分类志愿者,我本人还获得了全国垃圾分类社区书记达人称号。

如果说垃圾分类赋能讲师是荣誉和责任,那么垃圾分类志愿者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。因此,我十分珍惜这2个称谓。退休后,我秉承初心,继续在讲师和志愿者这个公益岗位上当好“传播者”与“践行者”。2024年我应邀来到深圳参加了全国垃圾分类宣传月----志愿百日行活动。在现场,我以《志愿百日行 绿色低碳我先行》为主题,围绕志愿者的招募动员、分类培训、桶站指导、奖劢约束、低碳活动开展等,分享了工作经验及取得的成效,得到了大家的广泛称赞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2030年我国要达到碳达峰,2060年要达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。谈到双碳目标,有人会说:这是国家的事儿与我无关,其实不然,因为绿色低碳在我们生活中笔笔皆是,如节水节电、资源再利用等。我想大家知道:不积硅步,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,无以汇江海的道理。正式基于这样的认识,我充分发挥赋能讲师的作用将垃圾分类融入到绿色低碳社区建设中,不仅动员家庭成员从点滴做起,走进社区为物业垃圾分类志愿者进行培训赋能,还积极深入到居民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及绿色低碳宣传,并且经过多次调研,链接了各方资源,在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海军总医院社区开展了贯穿全年的“绿色低碳+”的创建试点工作。在创建伊始,我以垃圾分类赋能讲师、“绿色低碳+督导”及绿色低碳公益志愿者的多重身份,带着“能不能创”、“怎样创”、“创的效果如何”这些思考,多次到该社区的垃圾投放站点进行暗访,并深入到社区居民家中进行调研。在得到肯定答案后,我结合社区实际,全过程地参与了整个创建方案制定、工作研讨、组织实施等系列工作。不仅配合社区完成问卷调查,形成了可行性报告。1月至4月,协助社区完成了4场以家庭为单位的“以物易物绿色低碳市集活动”。

垃圾不是资源,但垃圾分类可创造资源。因此说,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行动,更是一种文明,一种责任。作为一名曾经的社区书记,一名继续在垃圾分类及绿色低碳公益岗位上的志愿者,我将躬身以恒的信念与行动继续当好传播者和践行者。同时,我也希望看到‌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垃圾分类、绿色低碳志愿服务行列‌,用他们的热情与活力、行动与担当,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带动更多人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,携手同行,共同为绿色低碳的未来贡献力量!

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版权侵权联系电话:010-85202353